此卷不包含可识别的文件系统:数据恢复核心逻辑解析
78
2025-07-24
泰国陆军7月26日下午那条爆炸性声明,直接把火药味点炸了:“柬埔寨动用了中国制造的AR-2火箭炮! 我们要报复! ”几分钟内,这条消息点燃了全球媒体的神经。 但魔幻的剧情紧接着上演——柬埔寨新闻大臣火速在社交媒体上亲自辟谣:“没有的事! 泰国人在说谎! ”
同一个战场,两边各执一词。 泰柬两国的士兵在边境交火,舆论场上也刀光剑影。 这场关于“中国制造的AR-2火箭炮用没用”的嘴仗,核心根本不在事实本身。 泰国人把“柬军用AR-2”等同于“战事升级”的信号,这顶帽子一旦扣实,柬埔寨再想调动这支部队,就得背上“主动挑事”的骂名。
泰军为什么对一个装备型号如此忌惮,甚至不惜玩起舆论施压? 看看AR-2的实力清单就懂了。 这中国PHL-03远火的外贸版,一旦装上火龙-140制导火箭弹,150公里射程配10米以内的精度,在东南亚简直就是个会飞的手术刀。
柬埔寨手头这6辆发射车,每辆能装12枚“火龙-140”。 对泰国来说,这不只是边境冲突区的噩梦。 泰国边境纵深100多公里内的空军基地,那些停满F-16和鹰狮战机的宝贝机场,在AR-2的射程内等同于裸奔。 更让泰军头皮发麻的联想是——冲突中柬军BM-21火箭炮袭击边境村镇就让泰国国内炸了锅,万一AR-2砸向泰国人口密集的城镇呢? 恐慌会像野火一样烧穿后方防线。
柬埔寨自证清白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恐惧? 泰国手里也捏着中式远火的杀手锏呢! 中国造的卫士-1B和卫士-32两型火箭炮,稳稳地停在泰国军队仓库里。 20辆的保有量,碾压了柬军的6辆AR-2。卫士-1B打出140公里,卫士-32射程更飙到180公里。
然而,射程优势不代表泰军能高枕无忧。 柬埔寨的AR-2发射车只要幸存一辆,就意味着对泰国纵深的威胁从未解除。 泰国不敢赌柬埔寨的火箭炮会全部哑火,柬埔寨也深知泰国的卫士一旦反击将是雷霆万钧。 两边指挥官心里都像明镜似的:谁先动用这些大杀器,就是在玩点燃火药桶的游戏。 边境线上沉默的远火阵列,维持着一种脆弱的恐怖平衡——“你不动,我绝不动! ”
这种默契的底线,建立在双方都不愿撕破脸的前提上。 装备占尽优势的泰国空军已经展示了相当程度的克制——鹰狮和F-16的战机攻击范围被死死限制在边境前沿地带。 柬埔寨那些远离边境的军事目标甚至是中心城市,根本没有吃到一颗航弹。 动用射程百公里级别的远火? 这无异于撕毁“边境冲突”的默契框架。后果没人敢打包票能控制住。
还有一个冰冷得如同铁律的现实压在双方心头——打出去的300毫米火箭弹,一颗也补不回来! 无论是柬埔寨的AR-2,还是泰国的卫士-1B/32,发射管背后依赖的都是中国制造的炮弹库存。 冲突期间中国坚定“停火促谈”,切断了任何弹药补给的念想。
每一枚昂贵的火龙-140或卫士火箭弹,都成了库存表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耗尽弹药的代价撤退那么简单,而是在对手面前陷入致命的战略被动。 一边要担心打了收不住手引发更惨烈的报复,一边还得精打细算数着库存过日子,这种窒息感贯穿冲突的每一分钟。 停火的协议终于签署,边境的枪炮沉默下来。
一个清晰到刺眼的事实是:泰国陆军前线部队营地里那些灰头土脸的士兵躲过了从没见过的超远程火箭弹雨;柬埔寨的后方指挥中枢也未被卫士火箭炮的炮火覆盖。 那曾让两国军人都“喘不过气”的中国制造远程火箭炮阵列,直到最终,也只停留在发射架上,成为一场无声胜有声的战略威慑。 它们的威力,最终是压在了引而未发的扳机上,迫使双方在升级的悬崖边勒住了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