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 这10年总体运势转好财, 有升职发展机会
77
2025-07-15
当1700万美国人突然失去医保时,中国选择了沉默。
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荷兰的人口。
《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专栏里写道:“华盛顿已经准备好迎接北京的愤怒声明,但等来的只有沉默。 ”
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大而美”法案正在改变美国。
该法案长达900多页。
它做了一件看似矛盾的事:给富人减税的同时,砍掉了穷人的福利。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测算显示,收入最低的20%美国家庭每年将损失700美元。
而最富有的20%家庭每年能多赚5700美元。
美联储2023年的报告指出,近四成美国成年人拿不出400美元应急现金。
对底层民众来说,700美元可能就是救命钱。
法案直接取消了“补充营养援助计划”。
超过4000万低收入美国人依靠这个计划购买食物。
现在他们面临双重困境:看不起病也吃不起饭。
特朗普出身富裕家庭。
他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
这种背景让他难以理解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法案体现着强烈的“优胜劣汰”思维。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评价这是“拿国家信用做抵押的赌博”。
美国国债将在未来十年增加3.4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超过法国全年的经济总量。
奇怪的是,中国这次没有像往常那样发出警告。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公开批评美国“挥霍无度”。
2013年美国政府停摆期间,中国也对债务问题提出关切。
但这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很克制。
“各国都有权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政策。 ”
这种态度让美国媒体感到困惑。
其实中国正在悄悄改变与美元的关系。
2013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到顶峰:1.3万亿美元。
当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持有1000美元美国国债。
到2025年6月,这个数字降到了7500亿美元。
平均每个中国人持有的美债变成535美元。
中国把省下的外汇转投到了黄金和其他资产。
北京的外汇储备配置更加多元化了。
中美贸易战在2024年底出现缓和。
双方同意暂停加征新关税。
中国可能不想在这个敏感时刻刺激美国。
王毅外长曾强调“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严格遵循这个原则。
即使面对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政策。
马斯克公开批评了“大而美”法案。
这位特斯拉CEO称法案“令人作呕”。
他特别反对削减新能源补贴的条款。
“这是在给夕阳产业提供施舍,却严重损害未来产业。 ”
马斯克甚至宣布要组建“美国党”。
他主张推行“小而精”的政党模式。
法案限制与中国有联系的企业获得补贴。
但中国在太阳能和电动车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达到31.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4%。
中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半导体产业链建设加速推进。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
这些项目多数使用人民币或当地货币结算。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指出一个有趣现象。
“削弱美国自身实力的法案,说不定间接帮了中国。 ”
中国对美国的乱象报道也在减少。
2023年还常见的“零元购”新闻。
现在很少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不是因为犯罪消失了。
而是因为这类事件在美国已经常态化。
当一件事不再成为新闻,说明它已经融入日常。
美国的社会撕裂正在加深。
中国选择静观其变。
《纽约时报》的困惑可能源于文化差异。
美国人习惯听到别人的意见。
但东方智慧讲究“观棋不语”。
当对手执意要犯错时。
阻止他可能不如让他继续错下去。
中国握有大量美国国债。
按理说应该担心美元贬值。
但数据显示中国在持续减持美债。
2025年3月中国又减持了93亿美元。
这是连续第10个月减持。
黄金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持续上升。
中国还与阿根廷、巴西等国建立人民币结算机制。
这些动作都在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注意到这个趋势。
“中国受美债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小了。 ”
当美国通过法案稀释美元价值时。
中国已经提前筑好了防护堤。
1700万人失去医保的影响正在显现。
美国急诊室就诊人数开始上升。
没有保险的人只能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医院。
取消食品补助的影响更直接。
各地食品银行排起长队。
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领取免费食品的队伍超过两公里。
这些现象暂时还没演变成大规模骚乱。
但社会不满情绪在积累。
美国警方数据显示,便利店抢劫案增加37%。
多数被抢的是面包和牛奶等基本食品。
特朗普称这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必要代价。
但代价主要由底层民众承担。
中国没有对此发表评论。
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当债主不再催你还钱。
可能意味着他已经不指望你还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