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逊家族:战争影响,2次撤出中国,全身而退还能赚得盆满钵满
181
2025-07-10
光从名字就能让人惊讶,孔东梅的背景非同一般:她是毛主席的外孙女?
在签售会上,孔东梅毫不掩饰自己的身份,但她也不禁感叹国内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这让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那一刻,她几乎开始怀念起在美国的日子:在那里,除了李肇星大使,没有人知道我是毛主席的外孙女。
孔东梅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孔东梅1972年出生于上海,她的母亲是毛泽东的大女儿李敏,父亲则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
她得名也是毛主席亲自起的。
“东”字取自毛主席的名字,而“梅”则是毛主席最喜爱的花。
这个名字里藏着家族长辈对她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让她在成长的路上时刻感受到来自家族的期待和压力。
尽管出身非凡,孔东梅的童年却十分普通。她在上海与外婆贺子珍一起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因为毛主席的特殊背景,孔东梅小时候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由玩耍,也不能跟他们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
孔东梅到北京读书后,家族的影响依旧让她感到压力。在校园里,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夸她右下巴的痣和她外公毛泽东长得非常像。
背后,同学们还议论:“你知道她的爷爷是谁吗?”
孔东梅出身名门,但毛主席家规很严,她的父母一直靠工资生活,日子过得和平常人家一样。
除了照顾孔东梅兄妹,他们每个月还要给外婆贺子珍寄一些生活费。
因为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孔东梅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家务,甚至还会踩缝纫机给自己做衣服。
现在的孔东梅对自己的家世感到非常骄傲,但同时也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这让她经常感到烦恼。
第二部分:学习经历和初入职场
1996年,孔东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美文学专业。
毕业后,她加入了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泰康人寿。
如今的泰康人寿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在早期,公司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孔东梅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她一开始就是从倒茶打水这些小事做起,几乎每个部门都待过。虽然工作很忙,但也让她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能力。
1999年,孔东梅决定去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对于孔东梅来说,去美国是一次非常新鲜的体验。在国内,她虽然事事亲力亲为,低调处理,但她的身世终究是瞒不住的。
在大洋的另一边,远离了亲朋好友的地方,已经没有人用特别的眼光看待她了,除了美国的大使李肇星。她的特殊身份让他不得不稍微多加关注。
在中国的孔东梅到了美国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积极学习各种知识和文化。她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祖父毛主席和祖国的历史。她深深感受到,毛主席用几十年的努力,让中国重新站了起来,这种成就非常伟大。
她开始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世,决定继承祖父毛主席的遗志。
2002年,孔东梅一拿到硕士学位,第二天就打包回家乡中国了。
回到祖国后,她走访了许多毛泽东曾经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一边旅行一边做笔记。她感觉自己肩负着一项特别的任务,就是要追寻外祖父的足迹,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2003年,孔东梅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我家的老照片集》。
这本书通过孔东梅的回忆,让更多人了解了毛泽东一家三代女性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孔东梅以真诚的笔触,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温馨,也让大家看到了伟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面貌。
孔东梅对此并不感到满足。她认为外婆贺子珍的故事还有很多未被讲述的部分。因此,她决定进一步探索。
不久之后,她的第二本著作《外婆讲述的往事——毛泽东与贺子珍》与读者见面了。
这本书里,孔东梅从后人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了贺子珍对毛泽东的回忆,向大家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毛泽东的爱情故事,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毛泽东的情感生活和家庭情况。
孔东梅后来还出版了几本书,比如《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和《毛泽东箴言》。
在《那些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先生的外交故事》一书中,孔东梅通过采访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首次讲述了毛泽东许多不为人知的外交经历,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在写作上的成就,孔东梅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她把中南海丰泽园里毛主席居住了十几年的书房“菊香书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并把这个书房的概念带到了798艺术区。
现在,“菊香书屋” 已经变成了 798 艺术区里的一个热门去处,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看看。
2012年10月,孔东梅与陈东升结为了夫妻。
陈东升在1992年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本土拍卖公司嘉德拍卖。四年之后,他决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办泰康人寿上。
孔东梅以前是他得力的帮手,一起创业的日子让他们感情深厚。
结婚后,孔东梅和她的妈妈李敏以及丈夫陈东升一起去到了井冈山、吉安等地。这些地方是她的外公外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去那里是为了纪念先人,同时也接受一些革命传统的教育。
后来,他们还代表泰康人寿向吉安革命老区捐了1000万元人民币。
四、参与公益:承担社会使命
孔东梅明白,她的背景可能为她带来荣耀,也可能成为她的压力。在成长的路上,她学会了从容应对,决定更多地承担起那份“历史责任”。
做公益成了她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方式。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孔东梅和家人第一时间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灾区捐款。
面对灾难,她真切体会到了慈善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天然关怀让她深深感受到灾区群众的痛苦,看着被救出来的孩子们,公益的种子在那时就种下了。
孔东梅继承了外公“一心一意服务人民”的理念,亲自到最穷困的乡村做慈善工作。她自嘲在慈善领域是个“资深的新手”,先投身于慈善事业,后来才创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孔东梅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教育公益和培养人才。
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2015年,她成立了东润公益基金会,开始了她的专业公益之路。
东润刚成立时,就把目光放在了教育公益的长远发展上。
2016年,东润到新疆去调研,发现那边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于是,他们在次年启动了“东润启航奖学金”项目,帮助那些学习机会不多的学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现在,奖学金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255个县,其中包括了160个重点的乡村振兴县,帮助了上百万名乡村里的孩子和青少年。
孔东梅带着她的团队去了“三区三州”和湖南、河南、江西的一些老革命区,去看看那些地方的学校和孩子们的情况。
她觉得,要真正理解并帮助一个孩子,就要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才能给他们真正需要的支持。
东润也非常重视培养科学人才,他们与世界知名的数学家、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学者丘成桐合作,设立了“东润丘成桐科学奖”。这个奖项旨在发现和培养那些对科学充满热情且拥有丰富知识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领导力。
东润还设立了“吴瑞奖学金”,鼓励博士生们努力成为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领袖,以此纪念吴瑞教授为中国新一代生物学家培养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应对灾害时,东润公司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2021年河南山西的洪水灾害、2022年四川泸定的地震、2022年土耳其的大地震,以及2023年京津冀地区的洪水灾害中,东润都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提供了物资和资金援助。
在疫情发生时,东润在武汉封城四天后设立了“东润抗疫医护人员援助和子女教育基金”,筹集了接近五千万的资金来支持湖北地区。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帮助一线抗疫医护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也为这些医护人员的子女提供教育资金支持。
2021年,东润因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贡献,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孔东梅,毛泽东的外孙女,也是中华慈善奖的获得者,她从高层社会走到田间地头,是一位热心慈善事业的杰出人物。
孔东梅,一位兼具优雅与个性的“新时代红色名媛”
毛泽东唯一的外孙女孔东梅:他最喜爱的字是“梅”字 北京大学新闻网